继哥伦比亚大学之后,原先一直嘴硬的哈佛也怂了,开始准备和川普政府和解。
据《纽约时报》7月28 日报道,四名知情人士透露,哈佛大学已表示愿意满足川普政府的要求,最高支付5亿美元,以结束与白宫的争端。这意味着,在川普政府接连抛出停止对哈佛的联邦资金拨款、停止其招收留学生资格、威胁取消其免税地位等杀招后,哈佛声称的起诉反击表演结束。
当然,这肯定不是罚钱的问题,而是面对川普政府提出的去DEI政策必须有实质性的改变,以及停止在招聘招生方面延续数年来依照种族性别配额而不看能力的标准。
3月开始,川普以联邦资金为杠杆,敦促美国各大学去除DEI招生招聘政策,停止极左反犹议程,首先遭断粮的就是哥伦比亚大学,该大学10月7日后校园内反犹袭扰犹太师生的活动尤为激烈,当然,因为哥大没有哈佛雄厚的资金,在川普政府断粮后,迅速屈服低头。
7月23日,哥大和川普政府达成协议,同意向联邦政府支付2亿美元的和解金,并额外赔偿2000万美元给遭袭扰的犹太员工,以换取恢复联邦资金支持。
协议大致内容包括:
终止招聘和录取过程中所有非法的反白人和反亚裔种族歧视,并接受独立监督以确保遵守;向联邦政府提供其招聘和录取数据,作为未来防止非法歧视的保证;降低过高的外国留学生入学比例;承诺结束DEI录取政策,仅根据成绩录取学生,并保护校园内学生的公民自由。
惩罚10月7日后扰乱校园秩序和非法“抗议”的肇事者,实施新规则,确保非法、未经许可的破坏行为不再发生。
这其实就是正式宣布哥大去除“DEI”。
此次哈佛的屈服,分析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首先当然是资金压力。尽管哈佛拥有530亿美元的捐赠基金,但其中约70%是“限制性捐赠”,不能随意动用。被冻结的联邦资金对学校科研运转造成严重影响(联邦拨款占其年运营预算16%)。若长期冻结,将导致实验室关闭、学者流失。哈佛评估认为即便胜诉仍可能面临长期财政压力,故倾向和解。
其次,法律途径存在不确定性。依据《行政程序法》和宪法第一修正案,哈佛虽在诉讼中占优,但案件可能耗时数年,对哈佛的科研项目会造成持续伤害,校方评估和解更利于短期稳定。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川普政府掐断了哈佛的国际生源。哈佛是不是能接收留学生,得看美国联邦政府给不给留学生签证,这可不是拜登政府随随便便从南部放入一批非法移民就能解决的。而如果没了各国留学生,哈佛就不是哈佛了。
这是哈佛的死穴。
如果哈佛在压力下被迫和联邦政府和解,对哈佛乃至整个联邦高等教育体系影响巨大。
川普政府可能要求哈佛接受联邦对招生政策、课程设置的监督,并改革学生纪律程序如限制抗议活动,这与哈佛坚持的“学术自由”原则存在冲突。哥大和解中已包含类似条款,如向政府报备国际生处分记录、审查“多元化项目”。
如果参照哥大模式,哈佛或需加强国际生审查(如询问“赴美动机”)、降低招生依赖度(目前国际生占比11%),并共享学生违规数据。这可能导致签证政策进一步收紧。
目前布朗、康奈尔等名校超20亿美元经费仍被冻结,哈佛和解可能迫使它们跟进妥协,废除“招生中的种族偏好”,重点是多元化政策。
哈佛作为美国历史最悠久、最富有的大学,其转向和解,标志着川普对作为美国白左和民主党堡垒的藤校的开战,稳扎稳打,步步为营,迫使这些学校改变招生招聘以及教学政策,回归传统美国大学教育传统,取得了初步成效。
之所以说是初步成效,因为这些大学作为美国白左文化的根据地和大本营,民主党和白左已经深耕数十年,改变不是一朝一夕,而川普如果不希望MAGA议程在自己身后昙花一现,那么就需要让大学从之前传播民主党的极左文化,输出大小白左,变成保守主义学生和群体活跃发声的平台。在这个过程中,仅仅靠政策作为杠杆是远远不够的。
延伸阅读:为什么是哈佛?
走进校园,出乎意料的是哈佛并不大,没有恢弘如宫殿般的建筑,红砖房显得古朴结实。在美国一众世界名校中,这里显得低调,甚至有些不起眼,究竟是什么将哈佛塑造为西方近代文明的象征符号呢?
文明奠基者
与其说美国的世界地位成就了哈佛的全球影响力,不如说是哈佛形塑了美国文明。建校于1636年的哈佛早于美利坚合众国成立140年,这里最早是清教徒培养传教士与神职人员的地方,他们的理想是在这片新大陆上建立一个“道德乌托邦”。那时教育的目标十分朴素——提高识字率,让每个人都可以读《圣经》,让每个人心中都有对崇高道德的向往。
十八世纪中后期,北美土地上燃起了为自由与独立而战的火焰,美国第一代政治精英很多都出自于当时的哈佛学院,《独立宣言》的起草者之一约翰?亚当斯毕业于此,后就任美国第二任总统。以宗教传统道德观念作为上位法,美国宪法中可以看到很多神赋人权的影子,例如“从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人性堕落时须加以约束”演化出“宪法之上”与“人人平等”。可以说那时的教育十分纯粹,是一个信仰驱动下构建社会道德的年代。
利与道的博弈
二十世纪中后期,冷战对美国的教育系统产生了直接影响——从人格发展转向国家利益驱动的功利化教育,偏向实用性的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学科在教育系统中占据主要地位,人文与德育在教育的比重中下降。在功利性教育体制的带动下,美国在科技、航天与军事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给下一代的道德缺位埋下了种子。
在二十世纪末,美国社会中已出现了对于功利教育的批判反思,教育的意义是什么?家长为了将孩子送入名校,成为律师、医生、政治家等上流阶层,学校以教育为名将孩子社会化为精致利己主义者。
电影《闻香识女人》中,一所藤校升学率高达70%的男子高中,校长开出保送哈佛的条件试图诱导主人公出卖同学换取自己的前程。最后影片在盲人军官史雷德上校振聋发聩的演说中讲出了对时代的呐喊:肩负培育社会精英与国家领导的学校应该看重学生正直品格与坚守原则的勇气,领袖的摇篮已经在利益的收买中折断了脊梁,掌握社会管理权的上位者应该去保护与拥抱那些高尚的品格。
教育的迷失
然而在功利主义教育受到社会反思后,来自欧洲的左翼思潮在寻找教育方向的美国知识分子中开枝散叶。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文马理论进入高校,女性权利、族群平等、环保主义等激进理念成为教育主流。哈佛作为“自由主义”的重要思想阵地,学生与青年教授将欧洲的进步主义当作了美国教育发展的新方向。
2025-08-03,500多名学生占领哈佛大学行政大楼,宣扬反战情绪,抗议为五角大楼提供研究、军事技术支持。5月5日,一些学生通过焚毁楼内的部分文件与家具表示抗议,被另一些反对校园暴力的学生阻止,联邦政府与地方警察均出面才将事态逐步控制。
这些思潮在创立之初本意为促进社会平等,但渐渐却沦为分化社会的舆论工具,社会在对立与敌视的情绪中被割裂成难以共融的群体,评判好人与坏人的标准逐渐从道德的优劣变成了身份标签的堆叠,与建立“道德乌托邦”的教育愿景渐行渐远。
传统是归途
三代人足以改变一个社会对于“传统”的理解,当代年轻人从小接受批判性思维的教育,对“传统”早已预设了迂腐、过时的底色,那社会文明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回望教育之初,最本真的目地只有塑造更好的品格,掸去利欲的尘网才能恢复教育的本色。
哈佛如何天走到今这地步?
作者:陶瑞。现科技公司高管,前哈佛大学实验室主任
哈佛大学被取消了招收国际学生的资格,如果没有办法和联邦政府尽快达成协议,所有在校的国际学生也只能被迫辍学。哈佛咎由自取,学校并不是没有选择,他们只需宣布放弃DEI,就能继续得到联邦科研经费和招收国际学生的资格。但是DEI是他们的最高信念,宁死不屈,那只能去死了!只是学弟学妹们有些无辜。
一、丧心病狂的DEI(多元、公平、包容)
1、纵容校园暴力
之前整个校园的状况只能用群魔乱舞来形容。那些中东留学生竟然把旗杆上的美国国旗扯下来,换上哈马斯的旗帜,占领校园,逼得学校停课。如果说川普破坏了侵犯了学术自由,那么哈佛被极左暴力思潮裹挟至停课瘫痪,难道就不是对学术自由的破坏吗?
我并不是完全支持川普对哈佛的做法,其中确实有些矫枉过正的成分。但哈佛走到这一步,完全是咎由自取。因为它自己做了初一,就别怪别人做了十五。看过我之前文章的朋友,应该都知道这些年DEI(多元、公平、包容)在哈佛有多么丧心病狂。
2、搞乱性别
想当年我还在哈佛工作时,这股反常识的极左歪风就已经刮了起来。我印象最深的是,我们办公楼的厕所标志几乎每隔几个星期就要换一次。那是一个单间的男女共用厕所。一开始是大家习惯的男女标志,后来不断更换,因为永远无法达成共识,究竟要用什么样的标志才能“不排斥、不冒犯”那些男女之外的“许多许多性别”。
3、滥权
直到去年那场支持哈马斯恐怖活动的运动,这股极左歪风达到了顶点。奥巴马的人马在哈佛校董会里鸠占鹊巢,最后他的前商务部长出任校董会主席,随即提拔了一个研究种族议题、只发表过11篇论文且大量抄袭的黑人女教授Gay当校长(这种水平,放在中国的二流大学都评不上正教授)。自此,哈佛进入自由落体式的崩塌。
4、打击异见
各种文革式风气令人发指。比如当年Gay校长劣迹斑斑,我知道很多哈佛老师并不喜欢她,但却没有一个人敢出声反对。哈佛在职老师有一万多人(有些是人事档案不在学校的医生,他们也有拥有哈佛教师头衔,所以才会这么多人),除了几个退休教授敢发声,竟然没有一个在职者敢公开反对。更有甚者,还有人发起联名支持Gay校长的运动,逼着老师们表态签名,那场面让我真切地看到了“文革”的缩影。
而且,在2024年大选期间,不少哈佛老师在公开场合及社交媒体上表达支持拜登和卡马拉。可是一万多在职教师里,竟然没有一个人哪怕在社交平台上公开表示支持川普。即便哈佛再怎么偏左,从统计学上说,这也是不可能的。可是为什么没有呢?原因无他,就是寒蝉效应。就像文革时期,即便你对路线有不同意见,你敢说出口吗?
5、学生斗学校
如今的哈佛,俨然成了“革命小将”的阵地。那些支持哈马斯、导致学校停课的学生,屡教不改,最终受到学校处分,反而激起学生们的愤怒。今年毕业典礼上,哈马斯的旗帜高高飘扬,无数学生高喊支持哈马斯的口号。两位学生代表的演讲甚至脱稿自由发挥,谴责哈佛惩罚那些占领校园的学生。
这还是一所学校吗?在这些学生眼中,学校是否开门根本不重要,支持哈马斯才是最重要的,支持极左DEI才是最重要的。为了支持哈马斯,学校就该停课关门。既然如此,那为什么又说是川普让哈佛无法运作呢?
二、学校的本质是什么?
哈佛不是没有选择。只要放弃已经声名狼藉的DEI(在哈佛是DEIB,还要加上Belonging归属感,这种词的趋势就是字母越加越多,但是讽刺的是,右派学生和犹太学生有归属感吗?),就能恢复联邦科研资金,恢复国际学生的招生。但问题在于,DEI已成为哈佛极左邪教信仰的核心。正因如此,哈佛宁愿玉石俱焚,也不愿回头。那怕走向灭亡。
我在新闻上看到有博士生表示,他们的实验室的领导知道实验室会因为失去资金而关闭,但依然为学校的决定感到骄傲。我自己当年也在哈佛管理过一整个实验室。那时候我天天思考的,就是如何支持我们的研究项目:包括制定科研方向、争取研究经费、招募人才、管理科研计划。DEI从来没有出现在我脑海中过。
科研难道是为了DEI而做的吗?还是DEI是为了科研而存在的?我真的搞不懂现在这些学者脑子里都在想些什么。竟然愿意为了DEI放弃科研,这简直匪夷所思!
三、哈佛应为真理而生
当然,把所有国际学生的身份都吊销,确实对他们很不公平。这不仅打击了学校的声誉,也伤害了美国的信誉。美国收了高昂的学费,却不能履行诚信义务,让学生无所适从,这显然是违背契约精神的。对此类一刀切的极端做法,我个人保留意见。但我还是那句话,这是哈佛咎由自取。它既然做了初一,就别怪别人做了十五。如果哈佛还对教育、对学生有一丝关怀之心,就应当尽快悬崖勒马,停止DEI这种愚蠢至极的行为。
哈佛校徽上印着VERITAS(真理)的字样,而不是DEI----完全的极左歪理邪说。
DEI源自人类对平等与正义的追求,然而离开了绝对真理的平等与正义,其结果是少数人的特权和纵容犯罪,也必定成为将要破产的巴别塔和乌托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