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这几年风风雨雨,哈佛教授艾利森说别把中国看得太高,美国在要害地方还捏得死死的。中国这些年飞速发展,制造业全球领先,科技也追得紧,关键是怎么应对这种声音,继续走好自己的路。
中美博弈现实剖析
中美两国作为全球两大经济体,这些年互动频繁,从贸易到科技,都在较劲。哈佛大学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提出修昔底德陷阱这个概念,意思是新兴大国崛起时,老牌强国总想压一头,导致冲突难避。过去500年里,类似情况16次,有12次打起来。他把中美关系套进去,说中国经济规模逼近美国,军事力量在某些区域也增强,美国自然警觉,采取措施限制中国发展,比如在芯片和金融领域施压。
艾利森在2024年接受采访时提到,美国在科技和军事上仍有压倒性实力,中国虽进步快,但人均GDP和军备水平差距不小。中国这些年GDP总量稳居第二,2023年破120万亿元,制造业占全球近30%,高铁里程超4万公里,数字经济规模全球领先。美国内部问题也多,党派对立、社会分裂,贫富差距拉大,枪击事件频发,这影响其对外决策。
2023年中美贸易额超6000亿美元,双向投资存量大,一旦开打,全球经济遭殃。中国坚持和平发展,不搞霸权,强调互利共赢,艾利森2025年6月在北京会见王毅时,王毅说中国讲究和而不同,不搞你输我赢,美国一些政客妖魔化中国,高估挑战又低估自身问题,导致政策失误。
国际形势复杂,乌克兰局势和全球疫情影响两国,但中国在抗疫和经济恢复上表现突出,2023年增长超5%。艾利森的观点提醒大家,中美竞争是长期的,但合作空间更大,中国在新能源领域领先,光伏和电动车出口全球,美国控制某些命脉不假,但中国通过本土化供应链和创新投资,正逐步减弱依赖。
中国优势逐步显现
中国这些年发展有目共睹,经济总量稳健增长,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强。制造业是我们强项,全球供应链中不可或缺,高铁、5G基站建设领先世界。艾利森承认中国奇迹,但提醒别高估,因为美国在金融和科技标准上把关严。中国专利申请量全球第一,2023年超150万件,华为等企业5G专利多,这让我们在竞争中站稳脚。
数字经济规模超45万亿元,移动支付和电商全球领先,支付宝和微信让生活方便。面对美国限制,中国推动双循环战略,扩大内需,消费贡献率超60%。新能源车销量全球第一,2023年超900万辆,电池产业链完整,这领域我们领先美国。军事实力稳步提升,海军舰艇数量多,但中国强调防御,不搞扩张。艾利森说美国军费全球最高,占GDP近4%,中国不到2%,这差距说明我们不追求霸权。
中俄关系友好稳定,双方经贸合作超2000亿美元,能源和农业互补,朝鲜半岛问题,中国主张对话,推动和平机制。面对全球挑战,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惠及150多国,基建项目多,帮发展中国家进步。美国一些观点低估中国韧性,但我们通过改革开放,吸引外资超1.6万亿美元。
艾利森的三重优势论说美国在金融科技军事占优,但中国在制造业和市场规模上反超。2023年,中国对东盟出口超5000亿美元,区域合作紧。面对老龄化,中国完善养老体系,就业率稳在95%以上。国际影响力升,亚投行成员超100国,帮基础设施融资。因此,中国优势在积累,美国控制某些环节,但我们正通过创新突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